培育工匠精神

时间:2023-05-24 12:05:31
培育工匠精神

培育工匠精神

培育工匠精神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有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工匠精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,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培育工匠精神。

  培育工匠精神1

提到工匠精神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和日本。

德国制造就如同精品保证,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,而它的支柱则是占德国经济99.6%的中小企业。这些企业制定的标准严谨、苛刻,哪怕是一支铅笔、一把餐勺,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、独到的创意。德国人的严谨、精益求精成就了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。

日本制造的强大也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。从江户时代,在日本的匠人间就已经形成了一股追求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,他们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,对技艺精致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。日本的很多中小型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只生产一种产品,专攻一门技艺,其产品也就日趋完美。

在中国,也是能工巧匠辈出,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春秋时期的鲁班,专注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,发明了曲尺、墨斗、刨子、钻子等,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;

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布局精巧,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延用至今。他们之所以被后人敬仰,也是因为其精益求精和传承求索的精神。

从鲁班到李冰,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,中国的工匠精神延续了几千年。不过到了当代,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度失落了,在一些地方,中国制造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。

20xx年,中国政府提出“中国制造20xx”的战略规划,力争在未来10年实现 ……此处隐藏3651个字……术人员的劳动,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另一方面,完善制度机制。比如,可以建立健全评价机制,设立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奖项,评选奖励优秀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,引导人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。

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。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、实践者、创新者。近年来,随着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发展,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但仍存在总量不足、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。培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,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,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;

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,发展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,实行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方式。企业应建立标准化、系统化的培训体系,为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,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;

将工匠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激发员工钻研生产技艺、不断创新创造的积极性,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。

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打造精品。只有打造更多优质产品、塑造更多中国品牌,中国制造业才能实现品质革命、跻身世界前列。打造精品不是简单的技术和管理问题,而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。

应当认识到,一切物质产品归根结底都是由人的双手创造的,任何一件精品的诞生都蕴含着严谨认真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。打造精品,需要注重改进制造工艺、提升管理水平,更需要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,不断提升专业技能。

应引导鼓励员工树立成为“中国工匠”的职业理想,将工匠精神体现到一件件精品上,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《培育工匠精神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